中文·English
NEWS 新闻中心

药明生物全球扩充产能 抢占PD1赛道制高点

        5月8日,药明康德正式登陆国内A股。作为中概股以IPO形式回归的首只独角兽,N药明毫无悬念的连续四天涨停。

  申万宏源证券研报中指出,药明康德是国内规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6个研发生产基地和分支机构,客户数量超过3000家,通过CRO+CMO/CDMO全产业链覆盖增加客户粘性。

  作为中国最大的CRO公司,2015年药明康德以33亿美元市值从纽交所退市、私有化,其后成功进行了一拆三: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药明生物赴港上市,药明康德则通过IPO方式回归A股。

  目前,这三家公司的总市值已经比三年前分拆时翻了近六倍,其中2017年在港股上市的药明生物一家的市值就超过900亿港元。

  生物药的大风口

  药明生物是中国最大的生物制剂研发服务商,主要提供生物制剂药物发现、开发及生产的综合服务。目前业务范围共涵盖药物发现、临床前开发、早期(第I及第II期)临床开发、后期(第III期)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

  根据最新年度报告,2017年药明生物共实现营业收入16.1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人民币2.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7%和79%。截至目前,公司共开发了161款产品,这一数字已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数量的11%。

  中国正迎来生物医药最好的时机。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曾对媒体表示,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医药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如果能把一个创新药产品做好,就有望成为中国的独角兽,进而成为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

  上市不到一年,药明生物的股价已经翻了超过三倍。借助资本市场的推动,除了在医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拓展,药明生物同时积极在产能方面进行布局。

  4月30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称计划未来五年内在爱尔兰敦多克市总投资3.25亿欧元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这是药明生物在中国境外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生产基地,也是目前国内医药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基建投资项目之一。

  据透露,该基地有望在投入GMP运营后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使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制药基地。

  事实上,2017年香港上市后,药明生物的商业化生产能力的扩张进入到快速上升通道。

  PD1的白热化竞争

  在生物药这个大风口里,PD1无疑是最闪亮的一颗明珠。

  陈智胜表示,光PD1这一个药可能就能改变中国的行业,PD 1将来在中国有上百亿的市常而时下全球医药巨头默沙东正是靠PD1类药物维持着全球前五的地位。

  根据海通证券的研报,预计广谱抗癌全球市场空间389 亿美元。在国外PD1/PDL1临床和销售快速提升的同时,国内的研发竞争也进入到白热化。

  有机构曾经测算,国内PD-1单品市场就达640亿元,目前约有25 个国产 PD-1/PD-L1 向 CFDA 提交了注册申请。

  从国内厂家临床研究进展情况来看,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均已经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成为该领域的第一梯队;誉衡药业、百奥泰、嘉和生物等则处于Ⅰ期临床研究阶段。

  其中,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已经陆续申报第一个适应症有条件上市,并进入优先审评。

  国内大力鼓励临床急需创新药的大潮下,PD1这一赛道的竞争格局是否基本定型?陈智胜的回答是非常难预料。

  药明生物早在几年前就介入了PD1和PDL1的研发。2015年,药明康德就与誉衡药业签订10亿元的《生物医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目前,公司和誉衡药业、基石药业联合开发的PD1产品已经进入到临床。

  舆论上大家似乎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临床的比拼上,却忽略了对于PD1这种重磅产品来说,临床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大规模生产和市场开发能力才是取胜的王道。

  根据国内300-500亿临床PD1需求来看,国内现在临床领先企业基本上是用中试小批量生产工艺抢报生产,形成了生产比临床落后的奇特现象,但即便是把他们下面3年生产规划全部落地,可能也只能完成20%左右的市场需求。一位生物药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

  据了解,药明生物已经是国际上生物大分子一次性生产工艺的领导者和产能提供者,生产基地从无锡延伸到爱尔兰,其产能从30000L提升到54000L。

  药明生物目前占国内现有产能的一半左右,而且还在继续扩大优势。在国内,公司正以8-10个月新建一个基地的速度拥有了4个GMP生产基地,第5个基地会下月开工。

  根据媒体报道,去年8月,药明生物与合作伙伴誉衡药业就将联合研制的全人创新PD-1抗体GLS-010的国际权益独家授权给美国公司Arcus Biosciences,由此获得的总合同金额最高可达8.16亿美元。

  生物大分子商业化大规模生产,在国内还在萌芽早期,它具有投资大、周期长、人员学历和专业素质门槛高等特点,绝非砸钱砸人短期内能见效的。

  曾经,因为国内药企的研发能力普遍偏弱,药明生物和母公司药明康德的的海外客户占绝大多数。随着药明康德在资本市场的回归,以及PD1等生物药领域的兴起,药明的三驾马车是否能和国内创新药研发的数量与质量提升,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刺激与推动呢?

来源:中国网

返回

网站导航 法律声明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黑ICP备11000088;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201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黑)-非经营性-2021-0073

Copyright 2002 - 2016 Gloria All rights reserved